3月5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,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。
报告中提到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:
为达到这一目标,报告对于2025年工作进行了政策导向:
结合上述导向,报告中明确了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,其中包含:
大力提振消费、提高投资效益,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;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;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,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;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,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;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积极稳外贸稳外资;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,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;着力抓好"三农"工作,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;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,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;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;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,提升社会治理效能。
核心逻辑为:以扩大内需为基点,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,统筹发展与安全,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与民生福祉提升。
针对上述政策,各地可从政策导向及资金渠道两个方向进行项目谋划工作。具体如下:
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,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基础设施、量子计算实验室、新能源汽车固态电池研发等领域,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。
新兴产业示范工程,布局商业航天发射基地、低空经济试飞场、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等项目,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。
数字化转型项目,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、数据中心集群建设,支持企业“人工智能+”技术改造。
城市更新行动,重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、地下管网智能化升级、海绵城市与韧性城市建设,同步推进无障碍适老化设施配套。
县域经济提升工程,围绕农产品深加工、文旅融合、特色小镇等方向,打造“土特产”产业链,完善冷链物流和电商基础设施。
区域协同项目,深化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、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等跨省工程,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,推进智慧灌区、高效节水灌溉系统、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建设,探索粮食主产区与销区横向补偿机制。
新能源基地开发,加快“沙戈荒”光伏、海上风电项目布局,配套建设储能设施和跨区域输电通道,提升绿电消纳能力。
教育项目,根据人口与教育需求,在新区和人口密集社区新建、改扩建学校,升级教学设施。结合产业需求,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,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。
医疗项目,扩建公立医院,引进设备,建设区域医疗中心。在乡镇和社区建设标准化卫生院与服务中心,开展远程医疗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。
养老项目,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,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,谋划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项目。
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,实施“三北”防护林、长江十年禁渔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,推进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。
低碳转型示范项目,开展零碳园区、近零能耗建筑试点,推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(CCUS)技术,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。
重点用于投资建设、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、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。重点关注如下三类:
基础设施类:交通基础设施如城市轨道交通延伸线、国省干道升级;能源领域的新能源发电站、电网改造;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,像产业园区内道路、水电设施建设等。
民生保障类:社会事业中的学校、医院新建与改扩建;保障性安居工程,包括老旧小区改造、保障性住房建设;还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等。
生态环保类:涵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、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、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。
聚焦战略领域,利用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,推进水利枢纽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、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项目,匹配30-50年期资金需求。创新融资机制,鼓励地方政府与政策性银行合作,通过PPP、REITs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项目。
科技金融、加速量子通信网络建设,推进15个重点城市量子城域网扩容,扩建全国骨干网;深化产学研协同,打造“量子+”产业生态,推广量子安全通话、加密对讲等应用。同时布局生物制造、具身智能、6G等未来产业,强化原创技术攻关。
绿色金融、推进“沙戈荒”新能源基地建设,发展海上风电与煤电低碳化改造;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技术,打造零碳园区、工厂示范项目。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,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,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零碳技术。
普惠金融、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,支持社区嵌入式托育机构建设;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,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。强化金融支持,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,推广绿色普惠金融产品,助力乡村振兴。
养老金融、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,推广智能监测设备与家庭养老床位;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,整合居家照护、日托等功能。加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建设,培育专业护理人才,提升服务质量。
数字金融、构建“量子+数字化”平台,深化智慧政务、医疗、教育应用;推进6G网络预研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,赋能制造业升级。加强数字乡村建设,缩小城乡“数字鸿沟”,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。
2025年地方政府项目谋划需以国家战略为导向,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,通过优化资金配置、创新融资模式,推动项目落地见效。同时,需强化政策协同与风险管控,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双目标实现。
政策链接:
//www.gov.cn/zhuanti/2025qglh/2025zfgzbgjd/index.htm